第一百二十五章贝聿铭来帮忙和重回故地!(3 / 4)

抱歉,虽然我经常去华夏,我不知道你说的扁担和独轮车是什么样子,你应该知道我很早就出国了,即使回国一般还是在城市里,接触不到普通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工具,所以,我希望能够去华夏一趟,观察华夏农村普通老百姓和他们所使用的工具,这都间隔了60多年了,就是不知道这两种工具华夏还有没有?”

“有,在农村虽然农业开始大规模普及机械化了,但这两种工具依然在老百姓家里存在,是他们的日常工具,不过用的应该不多了,我会跟我公司的人打好招呼,您直接去鲁省就行了,我前一段时间去日照拍电影的时候,当地的渔民还在用呢。”

哈,独轮车或许在21世纪不常见了,都被电动小三轮代替了,但扁担那还是很常见的,一些老人挑菜,挑粮食啥的都还在用,更不用说在80年代了,这个目前农村可不缺。

法国北部,索姆省。

努瓦耶勒市。

准确的说,应该叫做努瓦耶勒“镇”,整个小镇人口不是很多,依然保留着很多当年的遗迹,还有一个小城堡。

然而它确实是“市”,并且拥有自己的市长。

1982年5月中旬,王洛便跟使馆人员、建筑设计贝先生,以及巴黎的几名华工代表,一起来到这座法国北方小镇。

巴黎塞纳河左岸的华人聚居地,很多华人都是当年的援法华工以及后代。他们听说王洛要为牺牲华工修陵园,便自发的报名前来做向导。

众人直接组织了一个庞大的车队努瓦耶勒。

半路上,杨老爷子指着远方一条废弃的铁路说:“那条铁路就是华工修的,一直通往欧战前线。当年我修了大概一个月的铁路,每隔几天就有德国飞机来轰炸。铁路沿线死了不少华工兄弟,基本上都是就地掩埋。如果有可能的话,可以沿着铁路搜集他们的尸骨。”

随行的使馆工作人员摇头道:“工程量太大了,而且就算挖出尸骸,也不能保证他们就是华工,也有可能是战死的英法士兵。”

“那就……算了吧。”杨老爷子遗憾道。

王洛也对援法华工的历史了解不深,就是在后世网络上知道一点信息,最近看了一些资料,只知道有个叫张长松的华工留在法国。二战期间,张长松和几个儿子(一共13个子女)同时参军,父子齐上阵抵抗德国入侵。他的二儿子退伍后,还成为法国的足球明星,加入了法国国家队,参加过两届奥运会比赛。

后世法国人一提起援法华工,就必然拿张长松父子出来做宣传,所以他们的故事流传很广。

下午三点,众人抵达努瓦耶勒市。

70多岁市长亨利·德瓦利库尔率领全市大部分居民,站在镇口列队迎接,甚至他们还拉着横幅:欢迎华夏朋友!

亨利市长在众人下车后,热情地迎上来,跟王洛握手道:“您就是王洛先生吧,我是努瓦耶勒市长亨利·德瓦利库尔,非常欢迎诸位的到来。”

“市长先生,你好!”王洛点头微笑。

随行过来当向导的华工张大华突然出声喊道:“小亨利,还记得我吗?”

“你是……”亨利市长猛拍脑袋,“我想起来了,你是负责扫大街的张!这都60多年了,没想到我们还能再见面”

当时的华工们虽然大都被关在营地中,但还是有一些频繁跟镇上居民接触,比如有两个专门扫大街的。另外,还有给英法驻小镇机关烧锅炉的,送菜做饭的,都长期住在小镇上。

张大华笑道:“小亨利,我现在已经学会说法语了。”

“听到有人叫我小亨利,真是怀念啊,”亨利市长感慨道,“我还记得,那时候我还是个小孩子,自从你们来了以后,镇上干净了许多,你们总是那么勤劳。对了,我这次准备了礼物!”

镇上居民推过来整整一小车苹果,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