预想中的顺军袭击并没有出现,事实证明,唐王这次是多余担心了。
李自成派来的这两位使者是诚心诚意与唐王议和,所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,在和谈尚有一线希望时,李自成不会轻易开战的,朱聿键当然不知道,此时李自成日子也并不好过。
顺军追赶周遇吉渐渐逼近宁武关,一路之上,李自成一直期盼宁武关守将能早日“顺应天命,弃暗投明”向大顺投降,为此李自成还特意命令顺军放缓行军速度,三番五次责令刘宗敏不要冒进,为的是给周遇吉留出充足时间做好投降准备。
李自成拳拳之心等到的却是周遇吉马不停蹄逃窜,从代州一直逃到宁武,却始终没有回头,哪怕派出使者与顺军谈谈。
当然,周遇吉之所以没有与李自成交接,不是因为不想,只是因为不敢。
直到刘宗敏部被唐王派出的夜不收袭击,李自成终于看出宁武关没有任何想要投降的意思,就在他准备挥师东进,发动全面进攻时,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:崇祯皇帝朱由检御驾亲征,此时正在宁武关。
大顺皇帝相信,不出意外顺军将很快攻克宁武关,消灭这股负隅顽抗的明军,哪怕对面有皇帝镇守。
可是,弑君之罪可不是小事,倘若朱由检真的死在自己手中,到时四面军阀一起围攻自己,搞不好李自成就会重蹈董卓命运。
再者,经过一个多月东征,长时间攻城略地,顺军已经失去西京誓师时的锐气,从一支精锐之军变为疲老之师,攻克宁武关后继续向前,到底能给顺军带来多大收益呢?
会不会还有几万张嘴等着自己去养活?
说到底,李自成现在还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接手大明的一切。
朱由检手下那些大臣们该如何处置。一杀了之?全部放掉?如果他们投降大顺,又该如何处置。
顺军补给线已经是岌岌可危,陕西已经竭尽全力,老百姓就差吃观音土了,再搜刮下去,早晚会激起民变。
从西安走来,走到哪里抢到哪里,除了就地抢粮,顺军没有任何办法。
所谓“闯王来了不不纳粮”现在只存在于幻想中,大家都不向闯王纳粮,等到富户被抢完了,再不抢穷人难不成把自己饿死?
进入山西后战事异常顺利,各地明军望风归降,新增的上万人马每天都要吃喝拉撒,这些明军打仗都是软蛋,敛财本事却一个比一个强,如哟是不给他们吃食,呵呵。
欲壑难填。
李自成知道自己已经支撑不了这场无休止的战斗了,除非他能变出银子粮食。
银子粮食当然是变不出来的。
谈判无疑是最优解,只要宁武关投降,生擒朱由检,便能抢掠更多的粮食银两,甚至可以挟天子令诸侯,从而结束这场没有尽头的游戏。
至于投降顺军的这些降军,可以把他们带回陕西,再慢慢分割消化。
两位顺军使者在甲兵护卫下,带着李自成笔写给崇祯皇帝的书信,登上了宁武关。朱聿键在总兵官署大厅接待了两名使者。
至于那十几名顺军,刚一入关被熊通下令解除武器,关押起来。
之所以没有立即杀掉是为了留着祭旗——战事正式开始时照例要杀几个人头告慰在天之灵。
两位文官模样的使者站在唐王身前,他们身上穿着大顺王朝新发的官服,这些服饰因为制造仓促,看起来颇为滑稽,也不分什么左衽右衽,像是戏服。使者见到唐王,只是微微拱手,大咧咧道:
“下官奉大顺皇帝之命,特来通知明国皇帝,”
两人边说边向四周望去,看了一忽儿,只见到周围一张张怒气冲冲的脸,并没有看到传说中的崇祯皇帝朱由检。
使者不以为然道:“也好,明国皇帝不在,那就由你转达给他,“
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