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世纪的欧美,“放血”是一种很常见的治疗疾病的方法。
我们在文学名着里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。像《茶花女》的女主角玛格丽特,每次生病医生都帮她放血,虽然她脸色已经很苍白,医生依旧认为需要放血,反正最后,她年纪轻轻就死了;
还有《呼啸山庄》里,凯瑟琳婚后生病,医生也是为她做放血治疗,当下有所好转,可最后还是一命呜呼。
英国着名的作家勃朗宁三姐妹,全都英年早逝,也归功于“放血治疗”,还有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,也是放血给放死的。
[沙尘暴]不过,他们都没有查理二世悲惨,堂堂一个英格兰、苏格兰、爱尔兰国王,被一群医生当小白鼠一样的治疗,也是有几分的不可思议。
查再二世被誉为“快活王”,因为他性格开朗、风趣而亲民,也懂得享受,一生情妇无数。
他在早年还是受了不少苦,流亡海外,去法国,法国不理他;去荷兰,荷兰也不待见他,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接纳他,最后勉强在西班牙呆了下来。
继续阅读
还好从小他受艺术熏陶,精通各种艺术,靠卖才华过了一段苦日子。
之后,英国内政混乱得像一锅粥,谁也不服谁,最后国会决定恢复君主制,还是实行国王+国会的模式。于是接回了查理二世。
九死一生的查理二世回到英国后,开始享受当下,过去的经历告诉他,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会先来,享受现在这一刻才是最重要的。
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找情妇,他的情妇数量数不清,光是私生子至少有14个,确实是个名副其实的“快活王”。
查理二世的王后是来自葡萄牙的公主凯瑟琳。凯瑟琳与查理二世并无所出,苦命的王后经历三次难产,孩子都夭折腹中。
王公大臣们因为没有名正言顺的继承人,都劝国王离婚,但是查理二世坚决不离婚,这也让他的那些情妇们对他又爱又恨。
查理二世有着不计其数的情妇中,最着名也最长情的,是芭芭拉·维利尔。
芭芭拉·维利尔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姑娘,是查理二世流亡期间在海牙相识相恋的。当时的查理二世与乞丐无异,芭芭拉却义无反顾地和他在一起,这是真爱无疑了。
查理二世回伦敦后,并没有忘记美丽的芭芭拉,把她也接到了伦敦,安置在皇宫之外。
芭芭拉被英国人称为“无冕之后”,意思是她其实就是英国的皇后,只是没有加冕仪式没有名份而已。
查理二世与凯瑟琳王后的蜜月,芭芭拉怀着身孕全程陪同,而且在国王、王后下榻的汉普顿宫产子。这些行为是有意还是无心,怕只有芭芭拉自己知道了。
当时,宫廷的御用画家也非常迷恋芭芭拉的外表,导致芭芭拉的画像比王后的还要多,甚至在画别的女性时,这位画家会将芭芭拉式的表情或眼神画上去。
一时间,芭芭拉在民间的呼声比正牌王后凯瑟琳要高很多。
[作揖]到了1685年,风流了一辈子的查理二世患中度中风,左边的手和脚包括面部都有些不听使唤。皇宫里的医生们组团来给国王治疗。
第一步依然是放血,刀功最好的医生用柳叶刀在查理二世的胳膊上开了个漂亮的口子,放了半品脱的血,相当于大概800毫升。
当医生们信心满满地等待着看效果时,查理二世却越来越虚弱,脸色越来越苍白。
医生们觉得国王的病情没那么简单,大家商议一番,决定给国王催吐,既然毒素不是在血液里,那就有可能在胃里。
于是,医生很用心地调了一碗含有重金属元素的能让人呕吐的特制水,让国王喝下去。这一次的效果立竿见影,喝下去不到五分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