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而,内有天灾人祸,民不聊生,外有后金崛起,不断侵扰。如今,这皇太极竟然公然称帝,这无疑是在他的脸上狠狠扇了一记耳光。
“这蛮夷之地的胡虏,竟敢如此放肆!”崇祯皇帝怒喝道,声音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。他感到一种深深的耻辱,作为大明的天子,天下共主,怎能容忍一个边陲部落的首领如此挑衅皇权的威严。
“朕自登基以来,夙夜忧叹,一心想要中兴大明,怎料这皇太极竟如此不识好歹!”崇祯皇帝站起身来,来回踱步,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。
他想到了自己为了整顿朝纲所付出的努力,为了筹集军饷,不惜向大臣们施压,甚至不惜得罪权贵。然而,如今这一切似乎都变得如此徒劳,后金的崛起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。
“朕的大明江山,岂能容这等蛮夷践踏!”崇祯皇帝停下脚步,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。他心中暗暗发誓,一定要让皇太极为他的狂妄付出代价。
在愤怒的同时,崇祯皇帝也感到了深深的忧虑。他深知后金的实力在不断壮大,而明朝内部却问题重重。连年的灾荒导致百姓流离失所,农民起义此起彼伏,朝廷的财政捉襟见肘,军队的战斗力也大不如前。
“朕该如何应对这一局面?”崇祯皇帝陷入了沉思。他想到了那些拥兵自重的将领,想到了那些贪污腐败的大臣,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奈。
“难道朕真的要眼睁睁地看着大明的江山落入胡虏之手?”崇祯皇帝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甘。他想起了祖宗的基业,想起了大明曾经的辉煌,他绝不允许这一切在自己手中毁于一旦。
“王承恩!”崇祯皇帝突然大声喊道。
“陛下,奴才在。”王承恩连忙跪地。
“传朕旨意,召集内阁大臣,朕要与他们商议对策!”崇祯皇帝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决。
王承恩匆匆退下,崇祯皇帝重新坐回龙椅上,双手撑着额头,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。他知道,这是一场关乎大明生死存亡的考验,他必须要做出正确的决策,否则,大明的江山将危在旦夕。
不多时,内阁大臣们匆匆赶到了乾清宫。
“陛下,皇太极称帝,实乃我大明之耻辱,臣等愿为陛下分忧,共抗后金。”首辅大臣说道。
崇祯皇帝抬起头,看着眼前的大臣们,目光中充满了期待。
“诸位爱卿,如今后金猖獗,朕欲举全国之力,征讨之,不知诸位有何良策?”崇祯皇帝问道。
大臣们面面相觑,一时间无人敢轻易发言。过了片刻,一位大臣站了出来。
“陛下,如今国内局势动荡,百姓困苦,若贸然兴兵,只怕会加重百姓的负担,引发更大的动乱。”
崇祯皇帝皱了皱眉头,心中十分不满。
“难道就任由这皇太极称帝,坐视不管?”崇祯皇帝怒视着那位大臣。
又有一位大臣说道:“陛下,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整顿内政,安抚百姓,增强国力,待时机成熟,再出兵征讨后金。”
崇祯皇帝沉思片刻,觉得这位大臣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。
“那依爱卿之见,该如何整顿内政?”崇祯皇帝问道。
大臣们纷纷献策,有的提议改革税制,增加财政收入;有的提议加强军队训练,提高战斗力;有的提议安抚流民,稳定社会秩序。
崇祯皇帝认真地听着大臣们的建议,心中渐渐有了一些头绪。
“诸位爱卿所言甚是,朕会仔细斟酌。但皇太极称帝之事,绝不能就此罢休。朕决定先加强边境防御,调派精兵强将,以防后金入侵。同时,整顿内政,改革弊政,恢复国力。待时机成熟,朕必亲率大军,荡平后金!”崇祯皇帝站起身来,目光坚定地说道。
大臣们纷纷跪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