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七章 国际沸腾,实现应用的可能,阿迈瑞肯要来做交换?(4 / 5)

,或者是合作进行研究。”

“如果能在超导技术上有突破,不管是对于我们,还是对于他们,都是很有价值的。”

……

西海大学。

在国际舆论的热潮下,王浩自然受到了巨大的关注。

大量的媒体记者都希望能采访到他,大学对此已经有经验了,他们再次禁止了采访,记者要进行采访必须要做申请。

上级部门也很关心研究成果。

物理实验室已经给上级做了详细的汇报,国家科工局联合科技处的领导和专家,组成了一个团队到了西海大学。

领头人就是科工局副局长周敏华。

周敏华带领团队来到西海大学以后,马上找王浩询问研究有关的内容,他们主要关心的是两个方向。

一个是超导机制的理论研究。

这是被国际关注的研究,意义非常的重大,超导技术的发展,被认为能够引领人类的第四次科技革命。

王浩说道,“我的研究能够计算元素超导临界温度,但是微观形态依旧很不完善,下一步的方向,我还没有确定的思路。”

这是实话。

外界都认为,他的研究是超导理论和应用关联从0到1的突破,会引领超导技术实现快速腾飞。

但实际上,一项全新的研究会出现很多难关。

现在他的研究限制于单质元素,从单质走向化合物,都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,他希望能够看到实验中出现‘特殊’现象。

实验中并没有出现,就导致后续研究还没有找到方向。

周敏华了然的点头。

外界很多新闻报道中,说的好像超导技术即将大规模应用,但他们很清楚距离还很遥远,只是刚实现了理论和应用的关联。

这个关联已经走到了‘1’,但‘大规模应用’,估计要走到‘100’才有可能。

之后王浩又说起了交流重力场强度的研究,“我们实现了二十个点以上的场强,后续再加以改进,我认为突破四十个点没有问题。”

“虽然场强是不能够叠加的,但是,从理论上来说,在一个实验应用两种不同的超导材料,可能会实现更高的场强。”

等王浩做完了说明以后,团队的其他人就去参观物理实验室,也对实验研究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。

周敏华撇开其他人,单独和王浩在办公室里,开口问道,“王教授,你觉得我们自己进行研究,未来是否能实现可以反重力技术?”

“啊?”

王浩都听的愣住了,他有些惊讶的问道,“周局长,您说的是实现,是……应用?”

“比如,制造出军-事用途反重力飞行器?或者是把反重力技术应用在航天领域?”周敏华举了两个例子做说明。

王浩摇头道,“如果只是靠我们自己,几十、上百年内,都不可能吧?”

“其他人也是这么看的,但我还想听听你的意见。”周敏华感兴趣的说道。

王浩仔细想了想,道,“其中牵扯两个问题,一个是技术,反重力的应用,前提是超导技术能够实现低成本的大规模应用。”

“超导技术是前提,低成本,可以这样去理解,比如,反重力飞行器,如果是军事用途,可以参照现在的飞机。”

“民用的飞机,几百万就能制造出来,但是军事用途的飞机,可能要几亿、十几亿,造价会高出百倍以上。”

“所以技术上来说,必须要实现超导技术低成本的大规模应用。”

王浩继续说道,“第二就是科研经费和精力。”

“就只是在基础的研究上,因为一切都靠我们自己,所有的技术难关都要自己去攻克,尤其是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