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次是马。
光是战马就已近两千匹,还不算从两县征集和李文忠手中俘获的驽马、驴骡。
若全加起来,至少四千,算少一点,也能建造两千骑兵了。
还有铁料:从民户手中征集的、从高平镇买来的,加起来已超三十万斤,以百斤铁打一副甲来算,也能打三千副甲。
一万可战之卒,其中至少两千骑兵,三千甲卒……便是剩下的那五千,也有木甲可穿。
另有车驾近千,步弓骑弓箭矢无算……这完全已称的上是强军了。说实话,关中镇守府的常驻军都达不到这个水平。
奚康生正自怀疑这其中的水份有多大,派往北路的第二支细作也回来了。
这一支更绝:不但进了朝那城、泾阳城,亲自见到了张敬之和杨舒,查明了两城以陇东境内的实况,还带来了李承志敬献给奚康生的大礼:三副毡甲,三把蓝铁钢刀,三张钢盾!
细作顺便探清了李承志的白甲营到底是怎么会事,以及自李承志从祖居县李家堡开智后,至如今计划进兵泾州的其间的所有细节和过程。
至此,李承志麾下战兵虽没有他猜测的那么多,只有四五千,但俱是精壮悍卒。
虽然骑兵只计划打造一千,但却是双马,甚至是俱装……
当见到那甲和刀,还有盾,奚康生只有一种感觉:不可思议。
即便张敬之已经替李承志隐瞒掉了八成还多,只说至今快两月,也才打造出了不足千副,但依然让奚康生心惊肉跳。
大魏最为强盛的虎骑,也才堪堪过万,而且绝无如此配装。
他根本就不关心一个傻子是怎么突然聪明起来的,更不关心李家堡是不是真的有万斤金。
而是这样的刀、甲、盾,就不应该是仅仅两月时间,就能制式打造而成的。
一副全甲,包括札甲、头盔、披膊、甲裙、钢盾等,竟还不到五十斤?
强度足以与鱼鳞甲相媲美,但重量却只有全身鱼鳞甲的一半?
岂不是说,只要是能入伍的青壮,拉过来就可能充任重甲步卒,而不是像镇守府这般,能背的动全身甲还能打的动仗的,万余兵丁中可能连一千都挑不出来?
还有那刀:别说普通士卒,就连朝廷配给军主级以上的将军的官刀,都该扔进茅坑……
给李承志算少一些,一月就能打造三至五百或步或骑的甲卒,那一年又是多少?
只需给他两年,他就能打造出一万类似于大魏虎骑的铁军……
潜意识中,奚康生对李承志的警惕无限拔高,甚至一度超过了刘慧汪。
刘慧汪再厉害,顶多也就是会蛊惑人心,让信徒心甘情原为他赴死。
但僧众再疯狂,再不怕死,也是血肉之躯……
而李承志呢?
这种几乎用铁罐子包出来的甲卒,想杀掉一个,得死拼掉多少敢舍生忘死,悍勇拼命的官兵?
所以,压根不是杨舒、张敬之等人以为的,奚康生和李始贤犯了同样的毛病,根本不信他们急报中所说的内容。
而是奚康生直接把李承志当成了比刘慧汪还要危险的人物……
要不是新平和岐州出了变故,奚康生差一点,就先起兵把李承志给围了。
剿还不至于,毕竟奚康生还是要点脸的:李承志半点错都没犯不说,还散尽家财义助平叛,就因为他太出色,朝廷害怕到时控制,所以就把他剿了?
那元魏朝廷的脸面、信誉、名声等,怕是能毁个一干二净。
奚康生就是想搞清楚,到底是杨舒和张敬之夸大其词,还是李承志确有其能?
若是后者,那等待李承志的最好的结果,也只能是如祖父李其一般,老死洛阳。
甚至连李始贤的待遇都没有:困死泾州,数年连州城都未迈出过